中國土壤修復的最大瓶頸,在于技術,但更在于法律和相關制度的長期缺失,而最新消息透露,“土十條”已由環保部提交至國務院審核。千呼萬喚,土十條終于要出來了,土壤修復技術市場的起飛指日可待。
我國耕地面積不足全世界一成,卻使用了全世界近四成的化肥;我國單位面積農藥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.5倍,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。除了化肥和農藥濫用留下的污染,重金屬污染也不容易輕視。
己經提交國務院審核的“土十條”,包括劃定重金屬嚴重污染的區域、投入治理資金的數量、治理的具體措施等多項內容。預計在今年下半年便會下發。
中國土壤修復的最大瓶頸,在于技術,但更在于法律和相關制度的長期缺失。土壤修復的責任主體是誰,修復的程序、方法、技術、標準、工程驗收、資金來源等等,都亟待法律做出規定。
中國污染土壤修復工作起步較晚,尚未形成良性的產業鏈條,從事土壤污染修復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和專業的技術設備,該領域是需要多學科協同的復雜系統工程,對企業而言,土壤污染修復領域的資金壁壘和技術壁壘相對較高。
“土十條”的出臺勢必會將中國土壤修復推到一個新的高度,相信在不久的將來,中國土壤修復技術會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取得更大的成就。